> 资讯 > 行业 > 正文

建筑师“全球化” | 未来访谈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建筑师的教育与职业轨迹也在随之变化。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自2012年来,在英国学习建筑设计与规划专业的中国学生数量涨幅超过114%。这些建筑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回国工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英国建筑师将业务延伸至中国。中国业主也开始熟知各大国际建筑师奖项,并把它们作为选择和衡量建筑师的标准。

  对于这些变化,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简称RIBA)CEO Alan Vallance有直接的感受,在他看来,常驻中国的建筑师和会员非常希望能得到国际化的行业标准,打开连接世界上其他市场的渠道。

  Alan Vallance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CEO。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成立于1834年,在全球全球150个国家有超过4.7万名会员。

  Y=YiMagazine
  V= Alan Vallance
  Yi:RIBA的三个海外分部中,中国就占据了香港和上海两个,原因是什么?
  V:因为常驻上海的中国会员数量是最多的,所以从中国开始对我们来说是合理的。大量学习建筑的中国学生也常驻上海,这个市场同样很有发展潜力。
  RIBA拥有地方分会,会员们能在这些分会集中。香港的地方分会已经运行多年,仍然是我们最大的分会,有近千名会员。但香港分会没有实体机构,没有正式的雇员。在上海我们会有实体的运营机构,这代表我们能在中国拥有一个基地。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设立,是因为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当前五年计划的目标包括成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专业会员组织,措施之一就是在英国之外开设实体办公室,计划到今年年底会开设两个。 
  Yi:RIBA在中国举办了不少学术沙龙,近年对于中国市场有什么有趣的研究发现吗?
  V:有很多中国公民会去英国学习建筑,再回到中国就业,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留在上海。上海的建筑师和会员非常希望通过学会打开连接世界上其他市场的渠道。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会员得到很多反馈,所以不需要做那么多的学术研究。比如他们会反馈说,在中国,建筑师常常只参与最前端的纯设计,和后续的建筑过程有所脱节。从英国积累的经验来说,理想的情况下,建筑师应当涉及整个施工、评估过程。
  Yi:相较欧洲建筑师,中国建筑师们对服务的需求有什么特殊之处?
  V:整体是综合服务,既有通用规则,也有本土化的策略。针对本土会员,我们会定制服务以适应当地的情况和要求。就合约而言,我们在英国有标准化合约,这是一个可以用于从概念到施工全程的合约,现在叫做RIBA工作计划,比如房屋翻新,或者新建住宅等等。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中国发展标准化建筑合约。其他还有专业商务英语课程等针对中国建筑师的训练。如果他们在海外工作的话,会运用到建筑业商务术语翻译,这和其他术语有所不同。另外,会员经常要求我们提供咨询建议类的课程,比如你是一位在海外工作的英国建筑师,你该怎么拿下这个项目,和哪些政府部门沟通,怎么宣传?我们会帮助中国建筑师到其他国家工作,以及帮助英国建筑师来中国,这种贸易过程对双方都有利。 
  Yi:在中国,女建筑师的比例不高,打破女性建筑师职业天花板的难点在哪里?如何为行业内的女性建筑师提供更多机会?
  V:我们确实有一些女性在建筑专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例子。比如说在过去10年里,我们有过3位女性主席,每位的任期为2年。RIBA的主席必须是出色的资深建筑师,所以这说明女性可以在这个行业里达到顶尖水平。
  在英国的数据是,女性在在建筑系学生中的比例超过50%,但等到他们完成资格考试时,这个数字急剧下降到男性占70%,女性占30%。显然,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之后在获得学历资格的最初几年,行业中流失的女性人数非常多。这就是我们需要探索的地方。我们知道背后的部分原因,但并不完全了解所有原因。在完成资格考试之后,她们要面临的问题显然是要不要暂时离开工作,组建家庭,然后再重返职场。学会现在每年必须保证35小时的资格认证,目前大部分内容仍然是线下授课,所以我们也在建立在线学习平台。这样女性每年继续保持3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将变得更加容易。因为她们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重返工作岗位也能更轻松。 
  Yi:很多中国业主非常信任甚至迷恋设计类奖项,RIBA主办的斯特林奖也是其中之一,如何让建筑师奖项真正具有参考意义?
  V:建筑师确实喜欢获奖,并且客户也喜欢奖项。但各行各业的人都喜欢自己的成就被证明,所以建筑行业在这方面并不是个例。评判建筑物的程序应当非常严格,需要召集由知名建筑师组成的专家小组,也有所谓的非专业评估师。评审团本身应当独立于组织或候选人的影响。这样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建筑物,包括技术视角,也包括公众视角。此外,要每年定期收集想要获奖的建筑师的反馈,他们格外关注评审的公正性。和其他奖项不同,RIBA评委会亲自去实地看候选建筑,而不仅仅在照片上看它,这也算对建筑独立客观评估的另外一重保证。评选获奖建筑有几个维度,包括建筑师如何听取客户的诉求,对诉求的回应有多准确,设计和建造方式的技术过程。另外还有一些相对新颖的维度是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的,特别是像可持续性,建筑物怎么和所在的环境相协调。同时实际效果也是考察的必要维度,像是在特定气候环境下产生的碳足迹是多少,有没有与设计意图背道而驰。当然美学也是一个重要部分,我觉得过去十多年,RIBA的奖项有些过于侧重美学了,现在美学与功能、性能之间有了更好的平衡。 
  Yi:绿色建筑是RIBA关注的话题之一,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怎么平衡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建筑的可持续功能之间的关系?
  V:速度并不一定要通过牺牲标准来实现。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模块化建筑,有些房子的组成部分是在工厂生产,然后在现场组装,这比传统的施工技术要快得多,而且生产标准通常也更高。世界上有一些使用该技术的方案是很好的例子。它们以不损害最低标准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对经济适用房的巨大需求。但是,我们绝对不赞成质量让步于速度的建筑设计。当然,整个城市合理的规划也非常重要。每栋建筑都不是孤岛,在社区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的,至于如何联系,这取决于最初规划的主脉。今年斯特林奖获奖作品中有一个英格兰的社区住房计划,就是可持续的经济适用房的例子。重要的是,他们与其他房屋的居民做了大量协商。 
  Yi:怎么看待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越来越同质化的现象?
  V:问题出在源头上。建筑物需要位于环境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肌理。如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且不是在合适的环境里,那可能是没有正确的设计解决方案。所以我认为很难笼统地回答,因为它关乎当地环境。每个地方都不一样,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Yi :您觉得未来10年,建筑行业会有哪些新的趋势?
  V:有两个趋势我会集中关注,一个是气候变化,建筑行业在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上能做些什么。这也是配合英国提出的2030碳零增长的计划——一个对于可持续设计的框架。第二个趋势是数字化,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建筑业恐怕是数字化程度最低的领域之一了。利用数字技术改善设计的机会很大,我们现在已经看到许多建筑公司采用大量新技术,像利用VR、AR、云计算来优化设计过程。对于那些不适应数字化的企业来说,这也将构成威胁。因为现存的一些方法在将来可能会不复存在。所以我认为未来最成功的建筑设计手法是能够将数字化用得最好的。在提升建筑物的性能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这允许建筑师得以设计出之前从未建造过的建筑物。我能想到的一个例子是迪拜的未来博物馆,它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建筑之一,因为建筑师是通过非常先进的数字技术设计的,比如通过非常复杂的数学建模模拟建筑物的3D影像,在实际施工之前可以测试建筑理念能够实现的程度。几年之前这还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我确实认为有些建筑师对数字技术有些恐惧,让他们完全接受还得有一个过程。

编辑:李梦丽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