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设计院:一座正在生长的上海老建筑
项目名称: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交流展示中心
方案设计:马里奥博塔建筑事务所、复旦设计院
初步设计: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图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从去年开始,上海市首次发起“建筑可阅读”微旅游活动,旨在带领市民和游客在漫游、慢品中,领略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人文风貌,静静聆听上海的传承与发展。
上海大学作为其中一条以“百年积淀、深厚人文”为主题的线路首站,受到广泛关注。
上海大学交流展示中心项目位于这座历史名校的延长路校区,由复旦设计院和世界著名建筑大师马里奥博塔先生联手打造。
在两座50年代的上海大学老食堂的建筑基础上, 用一种独特的建筑逻辑表达形式,将其赋予了现代语境下的重新诠释,“生长”出一座“崭新”建筑 。
新老建筑关系解读
整体建筑风格仍然延续了博塔经典的纯粹几何形体构成,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秩序感和古典精神。 上方新建筑和下方老食堂的关系处理上,是将新建筑的底部与老食堂倾斜屋顶相脱离,架在老食堂的正上方,形成结构的大跨度感。
同时,富有张力的三角形几何线条外立面桁架,还起到了重要的受力作用。上方新建筑外立面三角形矩阵又与下方老食堂的斜坡屋顶正面三角形产生呼应,形成一个融合的坚固整体。完全对称的正立面,洋溢着古典建筑中才能见到的那种沉稳情调。
是巧合还是艺术无国界
博塔对于“红砖”的偏爱成为博塔建筑艺术的符号和代名词。 该项目外立面同样采用了干挂砖红色陶板的工艺,红砖的肌理感,整体呈现出非常细腻有质感的视觉效果。
上海大学校区内同样有不少红砖建筑,包括老食堂本身,以及比较有代表性的南大楼,新项目与校区内的砖结构老建筑群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继承了上海大学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上海地区也有不少老建筑群,例如一些教堂和石库门也都采用了红砖外露的形式。上海本地人文及其建筑历史文化特色也“巧合”的与上海大学交流展示中心项目“红砖”风格产生了良好的呼应,将这一“无国界的红砖艺术文化”有机的传承了下来。
将自然光线铺满整个空间
博塔建筑风格的另一大特色是非常善于利用自然光线, 在将建筑内部空间和布局充分运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将“天光”引向室内的每个角落。
该项目建筑面积8千多平米,主要功能区域包括展示交流区、藏品库区域、多功能厅区域、行政办公区域和设备用房区域五个部分。各功能区域合理的分布在建筑的4个楼层中(含2层夹层)。
首层为入口共享中庭及门厅、大小美术作品陈列厅和设备用房;一层夹层为交流休息厅;二层为交流展示区,包括多功能厅和美术作品陈列厅;二层夹层为办公区;藏品库房位于地下一层。
室内空间设计理念力求空间流动性,公共中庭空间与其它功能空间的有机渗透,追求变化而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通过室内外灰空间、一层大厅通高中庭及屋顶部天窗的设计把阳光充分引入室内,把人引到自然,沐浴在阳光的空间里 。
上海大学交流展示中心项目是整个社会对于尊重城市发展文脉,建筑创新与复建有机结合模式的缩影之一。修整与开发历史风貌建筑,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拯救,也是对城市情感与记忆的尊重-复旦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