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行业 > 正文

揭开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面纱!这些细节首次透露

  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详解副中心城市绿心的规划设计理念,揭开了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面纱。

  城市绿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绿色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复合的城市功能。它位于大运河南岸,西边以东六环为界,南至京塘公路,总规划面积约11.2平方公里,其中绿化面积约7.37平方公里,是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

  城市绿心,既是一个功能复合、开放共享的市民活力中心,又是东方智慧与中华文脉的聚集,更是生态修复治理的生动实践。

  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这是城市绿心独特的景观结构。

  为了方便市民游览,城市绿心融合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为一体,丰富绿色出行方式,构建多模式多层次便捷绿色交通,结合功能分区实现绿色交通全覆盖。

  城市绿心不仅仅是一个市民公园。以“千年惠林”为主题,这里处处充满了东方智慧。

  城市绿心景观设计秉承中国古典园林旷如与奥如的设计理念,形成开阔景观核心与园中园悠远空间。所谓旷如和奥如,出自唐代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 大致是说,游玩适意的去处,大致有两种境界:开阔的地方和深幽的地方,仅此而已。城市绿心的设计美学由此可见一斑。

城市绿心还将构建永续生长的森林。

  据了解,生态保育核位于绿心的中心,占地约78公顷,作为动物栖息区和近自然造林手法的实践区。内部通过选择及搭配树种,与潜自然植被相接近,使森林能进行接近自然地自发生产。初步实现10-20年永续森林初具规模,50-80年实现永续生长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

  副中心离不开运河文化。城市绿心设计从清朝《潞河督运图》画轴中提炼出建筑、船只、街道、农田、码头、商业活动,从历史文化研究中提炼与运河相关的文化元素,展示历史文化脉络,设置了传承运河文化的一故道两柳堤三景区八节点。依托历史故道构建的绿境系统,市民可深入干涸河道观赏和互动,感受中华运河文明。

  城市绿心内,三大文化建筑汇集成文化组团,打造区域文化服务核心,高度共享、传承文化、缔造活力。三大文化建筑呈环抱式布局,建筑间距约为130米到180米,地铁换乘站到各建筑步行时间约3至5分钟。

  城市绿心范围内原来有东方化工厂、3个村庄和一些村镇企业。疏解腾退后,采用生态方式进行治理,减少人工干预,用自然的力量恢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例如,保留原东方化工厂路由、遗址、废旧机器零件,构建遗址公园;保育核内部不设置照明,完全模拟自然生境;利用场地内的废旧材料仿建观星台,营造夜间观星场所。除此之外,城市绿心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尝试和实践。

  例如,建设了“绿色”调蓄景观湖,还设置17处滨水湿塘,11处人工湿地、源头植草沟165段,真正把绿心变为通州的“海绵城市”示范区。

  建立综合能源站,推进光伏光热,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41.2%,实现资源优配。

  全面利用非传统水源,构建非传统水源利用示范区。

  制定了严格的绿色建筑规划指标。要求内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三星级比例达到100%。

建设先进超前的“城市智心”,推进宽带光纤网和5G移动网络建设,建设泛在互联、绿色低碳、开放活力、创新共享的城市绿心。

  通过全过程市民互动,提高市民体验感,并通过大数据和可视化,提升公园管理,降本增效。

  春赏桃李、夏伴梧桐、秋染银杏、冬见苍松,城市绿心的大美生态画卷将徐徐展开。根据计划,城市绿心将于今年十一前具备开园条件,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的城市森林。

编辑:贠涵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