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东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出炉
紫东核心区由南向北鸟瞰效果图
“我们不仅要征询南京居民的意见,也想听到镇江、扬州邻居的意见和建议。”4月10日,南京紫东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结果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建国教授团队的方案胜出。该规划草案即日起征询公众意见,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叶斌在发布会作出以上特别说明。这份城市设计不仅谋划南京城市东部崛起的建设蓝图,更为加速宁镇扬一体化轰鸣引擎。
补齐东部短板,
南京发展更从容
“紫东地区”即指紫金山以东,具体范围北至长江、南至宁杭高速、西至绕城公路、东至南京市界,与镇江句容接壤,与扬州仪征隔江而望,总面积约758平方千米,现状总人口约83万,规划核心区面积约22平方千米。
南京市委市政府去年提出加快紫东地区崛起,补齐东部薄弱地区短板、促进城市整体转型跨越,规划目标站位高远——长三角一体化先导区、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创新生态最优地、生态文旅新标杆。
放眼全域,紫东地区既是一块“宝地”,也是一块“洼地”。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何流说,南京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明确“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空间格局。东部地区人文和生态资源丰沃,仙林大学城、南京经济开发区、麒麟高新区等组团内部发展水平较高,但是缺乏整体协调,亟待提质增效。
如今,紫东核心片区周边重大项目“环伺”,成为发展热土。叶斌介绍,东南侧在建江苏园博园明年开放,将打造长期开放的园艺博览会;西北侧栖霞山麓的栖霞古镇、国际邮轮母港加速推进;中部以麒麟科技园为核心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中科院南京分院入驻和国科大南京校区建设为区域注入全新活力。
在规划专家看来,紫东实现“洼地崛起”,将和南京江北新区一起,切实推动南京走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紫东地区是南京未来全新的增长极,将助力南京从容担当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特大城市的历史使命。”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说。
集合枢纽功能,
凸显宁镇扬“硬核”
在解读这份城市设计方案时,“HUB”(集线器)这个计算机专业术语成为高频词。韩冬青说,设计团队以“宁镇扬同城化发展的区域‘HUB’”为设计理念,力图让紫东核心区在交通、生态、产业、地景、场所、智慧六方面都成为区域“核心”。
随着国家级江北新区的建设,宁滁合作以及特别合作区建设步入快车道。与之相仿,紫东崛起,无疑将给宁镇扬一体化摁下快进键。城市设计方案显示,作为未来宁镇扬一体化的门户,紫东核心区将形成立体连通、高效绿色的“交通HUB”,实现50分钟辐射宁镇扬主要市级中心及交通枢纽、20分钟覆盖紫东地区主要地段中心、10分钟服务核心区内部主要节点的通达圈。
随着南沿江、北沿江高铁的建设,现有高铁线网将承担更多城际通勤功能,届时仙林站、宝华站将得到高效利用;城际轨道交通S5、S6线通过紫东这一枢纽,接入南京地铁线网联通南京南站、禄口机场,另一端有望抵达扬镇城市中心。叶斌介绍,通过国铁、城际轨道和高快速路的链接,宁镇扬交通一体化将促进彼此的高效协同。
在产业布局上,这份城市设计方案提出,紫东核心区要作为“高端制造-科技创新-文旅休闲”多重产业协同发展的中枢和全面提升的引擎,分别以引领型服务业、数字创意产业和文旅休闲产业为主导的,并混合有教育、医养健康、生态市政等特色产业的三大综合型功能板块。
城市“双核”,
生长在山水田园间
从现场沙盘可以直观感受到,紫东地区的城市设计顺应核心区的丘陵起伏、山水林田交相融合的自然特征,在“中央绿脉”周边,沿核心区环线布局公共服务、文化、体育、商务等设施,将形成“孟北-东流”双核心带状发展的中央公共活力带。
这两处“核心”均是南京地铁线网的重要站点。紫东崛起战略一处,原本规划的“地铁小镇”上升为重要城市副中心。在南京最新的规划意图中,这里与主城相对独立,承担城市“反磁力中心”功能。其中,孟北综合服务中心是汇聚商业商务、政务服务与管理、文旅休闲、健康医疗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中心,有潜力成为宁镇扬地区的文旅休闲接待中心,这也将是核心区最先启动建设的区域。未来,轨道S3北延、轨道S5南延将和4号线在东流站实现“三线换乘”枢纽。这一区域开发时序排后,但将是开发强度最高的区域,成为商务商贸、文化展示、会务交流、数字产业研发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中心。
“我们要在山水林田间打造疏密有致的城市客厅。”韩冬青介绍,孟北和东流将组成一个哑铃状城市中心,其中间连接处是庙山周边地区,将依托原有山林、水库、茶园、农田等景观资源以及西岗木器厂、西岗茶场等建筑遗存,形成紫东中央绿脉公园群中独具特色的丘岗果牧公园。
和此前诸多片区建设“大开大合”不同,紫东地区的规划更加依山就势,顺水行舟。这份城市设计方案,通过山体修复、水系连通、保护汇水谷线及地下水等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紫东地区核心区的景观生态网络。一项热环境模拟实验显示,未来的紫东地区核心区的人居环境将更舒适,夏季平均地表温度较南京其他分析区域低3摄氏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