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行业 > 正文

纸可以做什么?“晒上海”设计展以新材料解答城市话题

  2020年1月4日,第十一届“晒上海”设计展在TX 淮海|年轻力中心开幕。“晒上海”每年都选择一个不同的城市“角落”,聚焦不同的材料和主题。本届“晒上海”以“杜邦纸”为主材,设计作品聚焦少儿用品。“晒上海”的目标,是将最新的材料、最前沿的话题和城市这样一个本体联系在一起。

  纸可以用来做什么?一群设计师给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在第十一届“晒上海”设计展上,他们以“杜邦纸”作为主材,以青少年群体作为主要受众,创作了各自的“命题作文”。杜邦特卫强材料是一种似纸不是纸,似布不是布的科技材料,具有纸的轻质性和纤维纹理,同时又有强韧、防水的特性。基于材料的特殊性,设计师们结合他们对童年的记忆和对当下青少年日常生活的观察,设计出不同的作品。


  展览现场,3D打印雨靴

  “我们希望把‘晒上海’作为上海设计界的一个名片。相比于非物质遗产,我们想要将最新的材料、最前沿的话题和城市这样一个本体联系在一起。”此次展览的负责人之一、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莫娇告诉澎湃新闻。

  以刘传凯的作品为例,他设计的逃生绳和防过敏腰带跳脱了人们对纸张的固有印象,并赋予其新的应用方向,“我想要打破传统的观念,让人们发现,其实纸也可以是非常坚固的,”刘传凯告诉澎湃新闻。他将杜邦纸裁剪成条,制作成股,再编织成绳。根据他的测试,其强度足以作为学童逃生绳使用。“我想要回归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强度,去进行一些实验性的尝试。经过编织,未来它可以做成篮子、吊床等不同的产品,”刘传凯说道。

展览现场,防过敏腰带

  设计师、牛电科技设计副总裁刘传凯是“晒上海”的发起人之一,这一系列展览由他和多少家具创始人侯正光、木马设计创始人丁伟共同发起。谈及“晒上海”的策展初衷,侯正光、刘传凯、丁伟表示,希望能改变行业内普遍“为设计而设计”的现象,改变为市场制造无节制的刺激欲望的现状,让设计回归本质,让人们发现“平凡”产品内在的“非凡”。“晒上海”每一届选定一种材料,以上海文化符号、行业新趋势、社会热点作为参考制定设计主题,形成一个值得思考的概念,聚集一批设计师进行实物创作设计和展示。十一年来,日用陶瓷、人造水晶、不锈钢等普通的材料被设计师们赋予了新的“能量”,并以设计作品为载体表达对社会所呈现的问题的思考和解读。到目前为止,“晒上海”的团队设计师规模达37人,涉及材料和工艺20种,已在20个城市和地区举办展览50场。

展览现场,儿童DIY的折纸灯具

  澎湃新闻获悉,“晒上海”接下来将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莫娇等人为核心的新一代策划主理团队负责运营整个项目。在展览现场,莫娇向澎湃新闻透露道,未来,他们希望展览能够更多地展示年轻学生的作品,并持续关注新材料的应用,“我们希望把‘晒上海’作为上海设计界的一个名片。上海是一座不断在更新的城市,相比于非物质遗产,我们想要将最新的材料、最前沿的话题和城市这样一个本体联系在一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告诉澎湃新闻,同济大学接手这一项目以后,“晒上海”和学术上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展览中有很多是观念作品。我们每年都希望把一种材料的各种可能性发掘出来,这是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材料和设计上赋予了每个设计师对于未来个性化的期许,每个作品都是设计师对未来设计趋势的解读。”


展览现场,儿童体验创作

  娄永琪以任丽莎的“风车伞”为例,这不是一把将人和自然气象分隔开的伞,而是将风车和遮阳的功能结合,风吹过时,伞面犹如儿时风车,“我个人认为,它背后的基本逻辑在于,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很多工作被机器取代,我们需要审视人的价值在哪里,它应该体现在这种人性和乐趣上。”相较于遮阳避雨的两用伞,在娄永琪看来,“设计背后负载的意义超越了功能,更多地是引出了一些话题,”而伞所运用的新材料同样可能引起对于未来设计的讨论。

风车伞

展览现场,作品《展览馆》将拖鞋、地毯与场景空间相结合。

  和任丽莎的伞一样,展览中还有不少作品都是基于设计师自己的童年体验。杨文庆对童年的纸飞机进行的“改良”,使其更具有韧性,更易保存,并依然可以由孩子自己组装。瑞士设计师Jean-Philippe Bonzon利用材料易折叠和防水的特点,创作了纸船。杨威杰从儿时父亲做元宵兔子灯的记忆出发,考虑到近年来兔子灯这一传统正在慢慢消失,思考如何通过新的材料和设计把传统文化再次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他所设计的新兔子灯应用场景不局限于元宵灯会,根据不同的光源,还可以放在家里作为台灯。此外,他用参数化设计在兔子的形态上赋予了“毛发”的细节,光源向外直射,会形成有趣的光影效果。

兔子灯的光影效果

  澎湃新闻了解到,一方面,展览上的部分作品有望商业化,直面市场,另一方面,展览鼓励设计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意。杨威杰已是“晒上海”的“元老”,谈及这一展览,他告诉澎湃新闻,展览让设计师可以相对地跳脱商业性,进行一些实验性的项目,“相较于限制较多的商业项目,这里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编辑:刘晓茜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