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行业 > 正文

北京冬残奥会首个新建备战训练场馆落成

14日下午,由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气膜式冰壶冰球运动馆正式落成。该场馆作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窗口型项目”,将为冬残奥会冰壶、冰球运动员提供训练平台。同时,作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首个新建的备战训练场馆,该场馆也是北京市首个“永久性”气膜结构建筑。

该冬残奥会备战训练馆总占地面积9878平方米,场馆设施包含奥运标准的冰球场地一块,冰壶赛道五条及高清摄像记录和计分系统,可同时满足2支冰球队和5支冰壶队同场训练,而为方便残疾人运动员使用,场馆内外采用了全方位无障碍设计。

同时,项目采用EPC(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有效缩短了整体建设周期。在该馆建筑“结构”的选型设计中,设计团队选定了高强度聚酯纤维膜材作为气膜结构。“通过一套智能化控制的机电设备向结构内部送风并形成正压,将建筑外壳支撑起来并形成主体结构,室内无需再设置任何框架及支撑梁柱。”铁五院冬残奥会备战训练馆项目负责人张学坤表示,这是目前国内建造时间最短、建设用材最少、运营能耗最低、节能环保性最高的新型场馆建设结构。

如果说气膜结构是冬残奥会备战馆的外在“筋骨”,那么场馆内部设施更讲究了“内练一口气”——设计团队为场馆内部制冰系统选用了“R134a直冷制冰工艺”,该制冷剂为不可燃、无毒、无刺激性、无腐蚀性制冷材料,完全不破坏大气臭氧层,既确保了馆内冰面达到了国际标准冰场标准,在满足冰球、冰壶等项目比赛和训练需求的同时,其“能耗比”更较传统的乙二醇间冷冰场节能超过50%,将冬残奥会项目“节能环保”的建筑特性进一步推向极致。

作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窗口型项目”,该项目的施工周期极为紧张,且启动期正值北京市疫情防控最为严峻的时期;为保障建设周期和项目进度,铁五院项目组在节假日不停工、昼夜三班作业的同时,启用了最新的“北斗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实现了对施工人员的时间和空间管理,为施工进度不拖延、施工过程零事故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该冬残奥会备战训练馆仅历时150个施工天即顺利建成,在备战冬残奥会期间,将为冰壶、冰球运动员提供训练平台,而作为国内首个专门服务于残疾人运动的永久性气膜建筑,未来将更好地助推残疾人运动事业发展。”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主任王岳南表示。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