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海派建筑遗存华丽转身很“有戏”
绕过碧波泳池,走入“海军俱乐部”:峻拔的挑高、舒适的面宽、ArtDeco(即艺术装饰)风格的内饰——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古董建筑,于百年后成为了一个天然而独特的戏剧空间。近期,随着各式新店纷纷进驻,当下最时尚新潮的沉浸式戏剧也来到了“上生·新所”,为这个魔都新晋“网红打卡地”增添了更多的人气。
演艺生态的进驻,正在为这些上海昔日的老工业遗产、海派建筑遗存书写新的剧本。“繁荣而富有活力的上海演出市场,成为这些新空间发展的永动机,源源不断地向其输送具有创新形态的演艺产品。”上海戏剧学院荣广润教授如是说。
不难发现,从虹口1933老场坊剧场、滨江沿岸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到坐落于新华路历史风貌区的“上生·新所”,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碰撞,让昔日遗产更新成为“高颜值”、高品质的城市文化空间。它们身上以人为尺度的价值定位,充分彰显了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温暖和魅力。
演艺“进驻”,增添公共空间新场景
“上生·新所”创意园区从100年前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到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再到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一路演绎着城市发展的变迁,印证着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蒯大申的话:“以优秀历史建筑为载体的城市文化空间,以承继历史文脉为己任,处处透出浓浓的历史感,散发出城市独特的人文气质。”
园区内,闻名遐迩的孙科别墅,由斯裔匈籍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主持设计,是一幢糅合了西班牙、意大利文艺复兴等多种风格的混合建筑。Art Deco风格的海军俱乐部和与其相连的露天景观游泳池,则出自美国建筑师艾略特·哈沙德之手。独特的彩色马赛克拼贴和精美羊头雕像,有着鲜明的年代感和建筑风格,碰撞出丰富多元的文化审美。
环境音乐剧《特拉尔菲的男孩》的上演,让1924年的海军俱乐部“穿越”成另一个时空的舞台。“空间感觉很特别,灯光明暗变化之间环境、道具全都融为一体了,好像我们也在他们这个海滨酒吧里。”前来赏剧的李女士说。而早在今年国庆期间,上海现代人剧社《捕鼠器》等五部共27场小剧场环境戏剧演出在此地一炮而红,七天吸引近4000人观看。
成功的演艺“驻场”模式,为这些海派建筑遗存引入了新的故事、新的场景。演艺经济,成为在咖啡、美食、书店、品牌发布等常规经营之外,一种能注入额外商业价值和“文化增值”的新业态。
业态“混搭”,碰撞出亦古亦今的新海派风韵
坐落于虹口的1933老场坊剧场,前身为远东最大的屠宰场,经过多年的开发与经营,“1933”已经形成实验话剧和小剧场话剧的品牌定位,在申城戏迷心中打响了知名度。若是要赏爵士、呼麦、民乐呢?落座陆家嘴金融城、毗邻美丽滨江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一定是首选之一,它的前身是上海老工业遗存——上海船厂造机车间,经过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商业开发,如今已成为了一栋集消费、购物和文化体验于一身的综合体。
1862时尚艺术中心总能吸引到最“潮”的演出。日前,胡豆豆、何广智等五位在《脱口秀大会》中脱颖而出的演员,以90分钟的密集笑点,在剧场内引发阵阵高音浪。在即将到来的跨年之夜,素有“神仙乐团”之称的自得琴社将再度于滨江美景之畔奏响淙淙古琴。历史与工业痕迹感十足的剧场“混搭”着昆曲、民乐、爵士……碰撞出亦古亦今的新海派风韵。
不久前,当昆曲演员吴双的《唱着唱着,几千年》演至高潮,舞台背后的幕布缓缓打开,观众席中发出惊艳的赞叹,滨江夜景尽收眼底,让演出超越了单一的舞台体验。当传统与现代彼此交错,置身其中的人们在这场华美的梦境中沉醉、痴迷,“这就是美丽的上海之夜”。
从时尚街区“一秒穿越入梦”——这样独特的戏剧体验正是海派建筑遗存所赋予的空间魅力,它们与艺术的新故事一起,编织出摩登的都市文化。正如知名摄影师尔东强所说,“上海是绝无仅有的风水宝地,不用羡慕伦敦巴黎,上海有足够多美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