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行业 > 正文

陕南民居:秦巴人民的根和脉

  走进陕南,就走进了青山绿水的怀抱中。驱车其间,除却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入眼帘的便是独具特色的陕南民居了。

  5月19日,记者自安康市区沿346国道进入平利境内,沿途川道中镶嵌着一个又一个徽派特色民居新村。白砖墙、青瓦顶、格子窗、码头墙、飞檐翘角……蜿蜒起伏的山势间,房屋联排成群,立在路旁,聚在山下。“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说的正是眼前这片景色。

  贫困群众汪显平一家5口如今就住在这样的新居中。“宛若生活在江南!”这是在南方读书的儿子汪鑫每次回家后最多的感慨。也难怪,从家中朝外望去,只见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安置小区中,杨柳依依,小河漫漫,古风古韵的石桥之外,是满目青翠的茶园。

  汪显平一家原本居住于平利县老县镇万福山村,家中条件简陋,只有4间土坯房可供居住。2016年,享受到移民搬迁政策,他们搬入镇上的锦屏社区。现如今,120平方米的大房子,宽敞明亮;楼下的社区工厂,让他和妻子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社区里的步道和广场,让他年过七旬的父母可以随时休闲健身。

  这里是省上民居改造建设的样板示范点,也是以安康为代表的陕南在民居改造中推行的标准建筑模式。如此设施功能齐全又兼具地方特色的新型民居,广受当地百姓欢迎。“十二五”以来,仅安康一市就易地搬迁了94.1万人,占全省的40%,建成搬迁安置区1364个。这些新建成的安置区,绝大多数都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当地的建筑风格。

  在我省2016年组织编制的《陕西省农村特色民居设计图集》中,针对陕南农村地区的设计方案就多达35个,并为此注释:“(陕南)因特殊地理区位,文化呈现多元并存,东部的荆楚文化、南部的巴蜀文化、西部的华夏文化和北部的中原文化交汇碰撞影响下,当地建筑兼有我国南北民居的双重面貌,既有北方官式建筑形式的厚重沉稳与严整对称的风格,又有南方建筑形式布局灵活自由、轻盈舒展与玲珑清雅的风格,形成了多元化的传统民居特色。”

  地处石泉县城、汉江之滨的老街,就是这种多元化的产物。走在这条古意悠然的老街上,青石铺就的街道和飞檐翘角的马头墙,让人恍若置身江南。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江西、湖南、湖北、安徽一带的移民陆续来到这里,不只让老街的建筑有了南方特色,也带来了各地不同的风俗文化,渐渐形成了老街独特的民风。

  江汉汤汤,江汉浮浮。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三千里汉江所穿越的,恰也是南北交融最为频繁的秦巴山区。现如今,沿江而行,一栋又一栋恬静优美、形式多样的民居或大或小坐落于山间或岸边,既用自身的风格特色讲述着秦巴山区的历史,也在见证着这片土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编辑:李梦丽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