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社区来了设计师,“烹制”公共文化大餐
昌五月半湾 ,图源: 浦东新闻网
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昌四与昌五小区之间有一条瘦长地带,过去曾经是废弃的边角绿地,如今被改造成了一方富有江南园林意境的家门口的公园——月半湾。周边居民总爱把公园叫做“胖弯”,亲切地就好像在喊自己身边的一个朋友。
这份难得的亲近感并非凭空而来。年轻的设计师吴帅花了两个月时间开展调研,用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居民们的日常生活与高颜值的公共空间产生了“高频”互动:手绘大赛是孩子们的最爱,评弹表演吸引着老年粉丝,公益集市引发了“全家总动员”……
让美好空间融入城市肌理,用设计的力量赋能社区公共文化——这些新鲜的尝试正在浦东这片不断创造奇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首创的 长三角公共空间设计大赛,三年内搭建起一个由100多名成员组成的长三角设计师库,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一直到运营管理,精准匹配基层的实际需求,帮助优秀的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从“纸上”走进现实、走向长三角。
设计赋能,高颜值空间成“网红”
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源:浦东发布
设计师陈嘉炜第一次来潍坊新村街道时发现,这里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仿佛沉睡在社区中——活动空间单一,参与的人群也多为老年人,各种设施和空间都需要被“激活”。
“改造前,这个文化中心因环境老旧,功能受限,几乎成了单一的老年活动室。”潍坊新村街道办事处主任杨福成坦言,当初决定改造时,压根儿没想请设计师,“政府采购有严格的成本控制,邀请设计师对于我们基层社区而言,有点‘高攀’不上。因此,原先的空间改造基本上就是刷刷墙,做一下防漏。”
上海打造设计之都提出设计要“赋能产业,点亮生活,服务城市,洞见未来”,当下,设计毋庸置疑已成为各个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兴动力之一。浦东创办长三角公共空间设计大赛,让优秀公共空间设计案例来参评,同时“赛以致用”,让各路设计人才集聚到一个平台上,架起一座连接基层社区和设计师的“桥梁”。首届大赛的获奖者、陆家嘴融书房以及钟书阁的设计师陈嘉炜就这样与潍坊新村社区文化中心成功“配对”。
把开放度最高的社交、聚会、展示功能设置在底层,与楼上的阅览、社团、工作室等按照公共性和开放性完整串联在一起;二层图书馆用书架和书台分隔空间,双层布置使得容量倍增,可以让各种阅读方式和人群各得其所……经过设计师的赋能,改造一新的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如今成了一处“网红”地标,简单、温暖、空间敞亮,功能多样,单日接待人数增加3倍,新办借阅证数量也是以前的7倍,而且每个年龄层的人群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空间。家住附近的居民陈磊成了这里的常客,“和想象中的社区活动中心太不一样了,很年轻化,哪怕没有活动时,我们也可以在这边喝茶、看书,大大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公共空间设计品质的整体提升,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品质。陈嘉炜用“内外兼修”来总结他对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心得:“我和团队希望能够赋予文化活动中心新的意象特征和空间活力,打造一座颜值和内容双重意义上独特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用好用活,与基层需求精准匹配
“作为基层社区,我们的预算其实非常有限,原本很难找到合适的设计师。” 周家渡街道党工委书记华英姿一度也很苦恼,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既能感受到高品质的文化,又能在预算范围内解决问题?
在城市微更新中,昌五小区靠街面的一段围墙绿地变身为社区公园月半湾:曲折廊道、透空花格砖,如同街边展开的绿色画卷。美好的公共空间“生长”出来了,关键还要用好、用活。
经过三年的运营,浦东搭建起一个由100多名成员组成的长三角设计师库,既有“大咖” “头牌”,也有“后浪”,领域覆盖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以及运营管理等。
周家渡街道就在设计师库里找到了吴帅,他和团队引入公益集市、渡口文化展演,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的文化空间享受美好生活。设计师以远低于商业市场的公益价格回馈社区,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基层说,原本想做盘“小菜”,没想做成了“大餐”。
浸润心灵,提高全民美育素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公共文化空间之于一座城市,不仅在于提升城市空间美学品质,更在于其为市民提供怎样的精神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民美育素养。
最近,吴帅经常跑档案馆翻资料,今年他领到一个新任务:继续为月半湾设计更多的文化提升项目,“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周家渡曾经钢厂烟囱高耸、渡口钢轨横叉。我希望从街道的前世今生中挖掘内容,希望今后大家走进公园,能有更强的归属感”。
设计大赛的运营方告诉记者,借助浦东天然的大平台,不少设计师通过参与一个个公共空间的实践崭露头角、发光发亮,整个长三角设计师库将形成可持续的运行机制,与基层精准匹配,打造设计赋能公共文化的生态圈。
“设计可以改变生活,设计可以创造价值。城市文化空间的不断丰富提升,是我国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迈向更高质量发展和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标志。”在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蒯大申看来,城市文化空间的公共性,体现在城市文化空间对于促进公共交往、推动公共参与、增强社会互信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