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国棉五厂“涅槃重生” 为青岛人留住“乡愁”
摄影 徐常青
青岛首批时尚艺术街区放榜,共有16个街区入选。位于市北区的纺织谷——包豪斯艺术街区名列其中。近几年,记载着历史的青岛纺织谷通过规划,在园区进行涂鸦墙绘,集色彩、文化、潮流、历史于一体,浓浓的艺术氛围让这里焕发出新活力。从小众打卡胜地到时尚艺术街区,纺织谷利用老国棉五厂馈赠的老厂房,活出了新的 “艺术人生”,并为城市源源不断地输出着“生活美学”。
改造升级是老国棉五厂没落中的希望
●在这里德式包豪斯建筑开出新花
●在这里纺织设备成了街区装饰物
●在这里来了一群有调调的年轻人
时来运转 国棉“九子”中的“独苗”
纺织被誉为青岛的母亲工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纺织业一直有“上青天”的说法。第一次世纪大战后,日本的纺纱业纷纷抢滩青岛,相继在青岛开办了一座座纱厂,使青岛逐步形成了由日商垄断的“九大纱厂”。到1945年为止,上海有三十几家,青岛有九家,天津有七家。 “上青天”的排序,也是按照当时上海、青岛和天津这三个城市的纺织生产能力的大小而决定的。建国后,青岛纺织业不断发展,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岛都是全国纺织业的三大基地之一。
随着青岛城市的转型,产业布局调整,九个国棉厂一一没落。有着历史印记的老厂房不论有多么辉煌的过去,都难以抵挡城市化进程的滚滚大潮。有的原址建起了高楼,有的被改造成产业园,国棉“金花”们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位于四流南路80号的原国棉五厂逃脱了开发成为楼盘的命运,保留了老厂房的一砖一瓦,成为了“独苗”竟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耳目一新 包豪斯建筑再续城市之光
城市是叠加的历史,建筑是城市的印记。一直以来,德国胶澳总督府、德国第二海军营部大楼旧址等作为德式包豪斯建筑的代表作,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争相打卡。殊不知,老国棉五厂早已与包豪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座前身始建于1934年的日商上海纱厂,建有高高耸立的锯齿形厂房,即属于典型的早期德式包豪斯建筑作品。建筑的设计初衷简洁、实用,屋顶整体设计为正北偏东12°,呈锯齿形几何风貌,北向开窗,避免了光线直射纱线和布面后,影响工人作业视线。时至今日,老国棉五厂结构合理、陈设简约包豪斯建筑厂房,被视为青岛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又因空间可塑性强,具备硬朗简约工业风等特质,成为了一块稀缺的金字招牌。
这里什么都没变,却什么都变了。如今,老国棉五厂有了新名字——纺织谷。园方围绕4万余平方米的包豪斯建筑老厂房,开展保护性改造和开发。纺织谷借助现代手法打造主题空间,展现多元文化艺术的同时,保留历史痕迹,将时代的记忆留存、延续,并依托纺织谷原创奥莱中心项目,创造性地将这里打造成工业风文化商业中心。
步步攀升
留住“乡愁”发掘原创力量
纺织谷·包豪斯艺术街区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国棉大道、商拍街、霓裳大道、雕塑装置艺术街、涂鸦艺术街组成。纺织机械设备成了街区特有的装饰物。 “我的岳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在纺织行业工作,所以我们家有非常深厚的纺织情结。 ”记者采访遇到了特意带着相机来逛纺织博物馆的陈先生,每路过一台纺织机都要仔细端详,拍照留念。 “我妈妈、姐姐、舅舅都是纺织工人,算下来我们家出了8个纺织工人。 ”据老纺织人王雷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青岛的纺织工人数量达到了10万名。当时有一句俗话:十个青岛人中八个都是纺织工人。对青岛人来说,纺织谷就是一个留得住“乡愁”的地方。
与此同时,纺织谷又是一个“梦工厂”。据园方负责人介绍,作为纺织谷的街区代表,国棉大道的两侧是颇有年代感的包豪斯建筑和极简风格的欧式集装箱建筑群,从今年中旬开始,这里确定走原创路线,敞开怀抱欢迎有金点子的原创型选手入驻。短短数月,国棉大道就云集了各式手作工作室、原创集合店、主题咖啡、精酿啤酒、时尚展厅、艺术市集等业态,替代纺织成为老厂房的支柱产业。室内的霓裳大道,工作人员正用彩色的纸带作画,一幅幅精妙的画作让人拍手叫绝,纺织谷新成员“衍纸博物馆”进入最后的筹备阶段……
能工巧匠
四个清华女生的理想家园
“用温和的设计致敬生活。 ”这是四名清华女生联手创办的品牌“与木”所倡导的理念。在国棉大道上,走到路的尽头就是“与木”的美学空间,兼具手作工坊和实体店面。手作工坊里,韩师傅像网红“手工耿”一样,有一面墙的家伙事儿,用锯、电钻、锤头等工具,日复一日将单调的木头变成多彩的作品。一墙之隔的店面,展陈着众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青岛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被设计成了杯垫,或通过不同木质的拼接嵌入,装饰了表盘、托盘。目前,设计师们正计划着将崂山作为青岛的元素,融入城市礼品的设计中。
四位女生都是清华美院毕业的,王昊辰是青岛人,她主要对外。 “与木”合伙人之一ChenruiMao曾任青岛海天中心高级设计主管。去年7月,四人将美学空间从辽宁路搬到了纺织谷,将老厂房装修成了她们脑海中理想家园的样子,开始了服装、纺织品、软装、品牌等领域的设计,还时常组织沙龙吸引一批喜爱设计的年轻人。相比北京、上海,在青岛发展艺术设计确实有难度,ChenruiMao直言不讳地说,“缺乏土壤但市场广阔,这是劣势也是优势,再难也是要有人去做的。 ”
不谋而合
设计师陈闻的牛仔新世界
在服装设计师陈闻的朋友圈,纺织谷是高频词汇,隔三差五就要出现。在盛夏的国际时装周上,陈闻带领着团队,以老厂房为背景板,完成了一场致炫的“牛飞凤舞”走秀,玩出新花样的牛仔服饰让人过目难忘。陈闻与纺织谷的故事还在继续,陈闻用心打造的闻所未闻牛仔艺术创意中心就位于纺织谷的老厂房里,这里原是空调控制中心,有巨大的涡轮式机械,工业风的复古气息扑面而来,恰好与他所追求的牛仔精神不谋而合。陈闻在朋友圈发文:“工业遗产空调博物馆,纺织谷闻所未闻牛仔艺术创意中心。 ”
作为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陈闻与纺织谷的情缘早就结下。他曾就读于山东纺织工业学院,学生时代就屡屡到国棉五厂参观学习。当他再次归来时,老国棉厂正在整装出发,艺术与时尚成了它的铠甲。 “这地方可以,肯定能成! ”陈闻说。
各有千秋
栖居小店传递的是种态度
如今,和大学路一样,纺织谷里开了多家咖啡店,大学路的胶澳咖啡就在此开店。咖啡店来了,意味着消费人群来了,也意味着时尚、文艺的气息来了。山东姑娘阿思和秋山在纺织谷开了一间指鹿咖啡,选址在此的初衷只有一个,安静。聊起咖啡,阿思可以滔滔不绝讲述着咖啡的口味、产地。秋山则负责设计,从微信公号到每款咖啡豆的单页均出自于她之手。 “我对咖啡是有思考的,所以我想找一个不同领域的人来合伙,这样我们在一起就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阿思对咖啡店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这不是我们的第一家店,因为我们只开这一家店。 ”阿思解释道,她追求把喜爱的咖啡做到极致,仅此而已,再无其他。
留住根和魂绘就重生图谱
老厂房里演绎的时尚与艺术,可以说是纺织谷在保护与发展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挥别了母亲工业,纺织谷留住了纺织人的“乡愁”,又倍加努力地发展新业态,引来新的“原住民”。有个性、有想法、有追求的年轻人,为活化老厂房增砖添瓦,让人们看到了国棉“独苗”未来可期。
其实,国内早有老厂房蝶变的先例。北京的798艺术区前身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艺术区的名字是由北京国营电子工业老厂区的名称沿用而来。在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空置的厂房重新改造,逐渐发展为了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毫无疑问,798艺术区是城市有机更新的范本。经由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798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称为798生活方式。随着青岛城市的发展,这里的年轻人需要一个和798相像的文化乌托邦,去实现理想、宣扬个性、标榜全新的生活理念。纺织谷恰逢其时,它与生俱来的包容特质,吸纳了一群青岛的新青年,在此创业、栖息。
在老城复兴的路上,纺织谷是先行者,蹚出了一条有机更新的路子,云集了一批有“调性”的人和店。然而,复兴之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个性与共性的兼容,盘活一条街与复兴一座园区的整体考量,还需要下一番大力气。让志同道合的市场主体参与街区的迭代升级,让新业态和新消费增强用户粘性,长此以往为老厂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让青岛的年轻人拥有自己的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