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观点 > 正文

纬图设计李卉:用规划的思维解决景观问题

李卉

纬图设计创始合伙人/设计总裁

李卉是城市规划专业出身。对于她而言,规划专业的学习给予了她更宽广的视角。如今,她将这一宏观的框架和格局,熟练运用于平日的项目设计中。

2005年,她与合伙人高静华一同创立纬图设计,起先只是一个没有压力和目标,仅凭对热爱而持续的小事务所。十六年后,这一团队已扩充至240余人。

唯一不变的,是她对设计的热爱,及敢于突破创新的勇气。

“重庆的山地地形是挑战,也是机会

为设计增加了难度

却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李卉是桂林人。1993年,她考入重庆大学,就读城市规划专业。

1997年是重庆被批准为直辖市的第一年,至此这个年轻的直辖城市步入高速发展时期。一年后,李卉本科毕业,留在了重庆。“我人生的行进轨迹与重庆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共同成长的。”李卉感慨。

重庆三面临水,一面靠山,被称为“山城”。为顺应自然地形,许多建筑与楼房建在山顶或半山腰。丰富的高差和地形条件,促使重庆的本地设计团队不得不打破固化思维,为解决复杂环境带来的问题而不断创新,也应运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房企与设计企业。

2005年,纬图设计在重庆成立,创始合伙人李卉和高静华原本是很好的朋友。读研期间,李卉因工作关系,与在设计院担任管理职务的高静华相识。在成为好友后,一次两人聊起或许可以“做点事儿”,一拍即合。

“我们的合作非常默契,一直以来,我们都能互相分担。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遇到像高总这样好的朋友和合伙人,她本身也是注册规划师,且非常精通设计公司的管理。我们在工作中彼此认可,建立信任,从而发挥1+1>2的力量。”提及最初的合伙,李卉内心充满感恩。

李卉(右)和高静华(左)合影

在“男性主导”的建筑行业,两位女合伙人的组合并不多见。李卉负责专业,高静华精通管理,两人分工明确。业内对于这一对“巾帼不让须眉”的组合,也赞誉颇多。在李卉看来,女性身份并没有对她们造成阻碍;相反,她坦言自己正因如此,反而没有太大压力。

“相对而言,女性养家糊口的压力会小一些。我们最初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情。没有太多的目标,就想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因为设计本身就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工作,我愿意一直画下去。”李卉回忆起成立初期,由衷地表示。

在最初的几年里,纬图设计仅是一支二十多人的小团队。往后的16年中,纬图设计从重庆出发,逐渐走向全国,项目覆盖全国各个城市。公司已扩张至240人左右,除大本营重庆外,在上海和武汉也均设有分公司。

纬图重庆办公室航拍

团队的稳步扩张与构架完善,得益于创始人高静华卓越的管理能力。而按照分工,李卉负责主导业务板块。重庆的山地地形,曾经是技术上的难点,但如今,这一本地特色早已变成了“机会”。

“一方面,重庆的山地地形给人一种,‘你不必规规矩矩,要去创造、去打破’的感受。复杂的高差和丰富的空间层次,为设计增加了难度,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可能性,和发现不同景观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重庆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包容性是极强的,对于设计中突破性的风格、前卫的思想,都挺能接受。哪怕是普通老百姓,说起景观艺术,也头头是道。”李卉解释说。但她同样也表示,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在重庆做设计,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软实力。

“景观不应是局限在一个方寸的空间之中

它应该是在更广袤的空间中

服务更多的人”

大学毕业后,李卉曾担任过大学教师。她笑称自己“好为人师”,喜欢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

现阶段,她依旧是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艺学院的一名硕士生导师。

在纬图公司内部,有不少美术学院出身的设计师。艺术思维与工科思维的碰撞,也为纬图设计所提倡的创新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公司有许多‘音乐爱好者’,他们自己写歌自己弹唱,每年我们都会举办自己的音乐会;就在最近,我们才从三峡游轮游回来,在船上我们还举行了王者荣耀比赛。所以总是有同行或者客户说我们是一家娱乐公司。除此之外,我们每年的儿童节都会有不同的主题,爸爸妈妈把小‘纬二代’们带来公司玩,我们布置市集、请小丑表演、做棉花糖……每一个小朋友都满载而归。”

纬图活动:音乐节(上)、家庭日(下)

李卉聊起公司日常种种,话里都是笑意。她再三强调,这一切的策划和点子,都来自于团队的小伙伴——一群具备创新能力和激情的设计师,一群热爱生活也努力工作的人。我们希望尽可能创造一个舒适温暖的办公环境,大家在纬图工作是自在的、放松的。

除了“玩的开心”,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李卉一点儿也不放松。她把自己在“老八校”多年积累的扎实基本功,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公司的小同事们。

不仅如此,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李卉也会要求大家都能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她不赞成流水线般的工作场景,“虽然这样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纬图工作日常

她坚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大量进行头脑风暴,激发设计团队内的思维碰撞。“不论资历深浅,都需要发言,需要去出方案。有的时候,非常年轻的小设计师,没有受到思维局限,反而能提出亮眼、出彩的点子。只要方案足够好,我们就会采用,这对年轻设计师来说,也是极大的肯定。”

“当然,我也会提醒他们,如果方案没选上,也不许哭鼻子。”李卉笑着补充道,语气像极了溺爱孩子的家长。

“甲方和我们开玩笑说

‘肉’就不给你们了

给你们的都是‘骨头’”

因为是城市规划出身,李卉善于站在规划的纬度去思考。例如在项目中,更多地考虑“人、地、景”三者的关系,关注建筑外部空间以及人与景观的互动。运用城市规划的思考体系,在更宏观的视角搭建景观设计的思维框架。

纬图设计专门成立的规划研发部门,即是通过研究当下热门的“适老化景观”、“山地景观”、“人性化景观”等等,用设计寻找答案。

“景观不应是局限在一个方寸的空间之中,它应该是在更广袤的空间中,服务更多的人。景观也会接触到一些社会学层面的问题,包括城市旧改中的景观规划,我们会结合红线外的景观公园一起打造,将各个单一的景观节点串联成景观系统。我个人认为,其实我们还是带有比较多的规划思维在做景观。”李卉解释说。

“我们做过很多‘奇奇怪怪’的项目。比如树屋酒店、剧本杀剧场的景观设计、佛教文化融入景观,以及自然博物馆等等。很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也被我们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式解决了。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了自己的处理方式,分哪些步骤去化解。而这一模块化的思维方式,可以运用到很多场景中。”

纬图作品:齐云山树屋酒店

在某次项目的对接中,甲方曾很直率地对李卉说:“‘肉’就不给你们了,给你们的,肯定都是‘骨头’。”

李卉笑着点头,“我们不挑食,消化能力也比较强。”

“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

我会因材施教地给予尊重和鼓励

希望他们能保留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感知

这是非常宝贵的”

提及“旧改”项目,绕不开对“仿古建筑”的评价。大学课本里猛烈抨击的“仿古建筑”为何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专业背景的设计师持有不同意见。

研究生期间,李卉的论文主题是关于“巴渝古镇的山地人居环境研究”,为此,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常驻在调研的古镇。最终,一些古镇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但也有一些因为不可抗的因素,慢慢损毁了。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仿古建筑”时,李卉并没有急着抨击,而是从不同的维度去思考和解释了这一现象与她的观点:

“对于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项目,应当尊重文化脉络,去将其复原;在空间中保留历史元素,是与过去衔接的很好的做法,但亦可植入新的业态,产生“新”与“旧”的对话性,从而真正激发该地区的活力;

对于一些专业队伍,能够复刻过去的工艺,实则是对于古法的传承,这一价值甚至大于仅保留古建筑的本身。

但对于没有细节,仅想当然的觉得古建筑长这样,而去粗糙地修建,则并不是可取的做法。与其这样,不如在文化的提取上更抽象一些。”

纬图作品:猛追湾城市更新

这一“因地制宜”的思维模式,也充分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李卉会留意不同性格的员工,并鼓励性格不同造成的差异化。

“团队里有美术出身,也有理工出身,思维上一定会有差异。我们知道哪些孩子比较理性,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另外一些,有人情商高、有人表达能力强,我们都会因材施教地给予尊重和鼓励。只希望他们能保留对这个世界独特的认知能力,这是非常宝贵的。”

纬图的菜地丰收了

在建筑行业唱衰的今天,李卉对于未来依旧抱有信心。“随着行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会有更多的出路,我们可以从很多项目中看到景观的提升空间,许多的城市问题需要通过景观设计去解决。而从业者们也不应一味悲观,保留思辨和精进的能力,才不会被淘汰。”


图片来源由采访者提供


编辑:shiruyu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